元旦的历史演变

元旦的历史演变

元旦这个节日,可以说是古已有之,但也可以说是近现代才有的,因为所用历法不同、历史时期不同,导致虽然是同一个词语,表述的日期和内涵却大有不同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元旦的发展历史。

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,"旦"是日子的意思,"元"是数字初始的意思,那么元旦就应该指的是一年当中的初始日期。我国较好早的历法是夏历,同时也是影响力相对较大的历法,今天的农历就是从夏历演化而来的。

夏历中虽没有元旦的概念,但对于各个季节的初始月份已经非常明确,比如说春天来临的排名较好个月是正月,冬天来临的排名较好个月为冬月等等。毕竟得先有一个"元月",才能确定这个月份中的排名较好天是元旦,所以先秦时期的正月概念对于后来出现元旦的概念非常重要。

当然,前秦时期三大朝代也是不统一的,比如商朝就以冬天的比较后面一个月为正月,周朝又以冬季中间的月份为正月。这些规定对后来元旦应该放在哪个月份,都产生过深远影响,只不过比较后面还是夏历"胜出"罢了。

秦一统之后,在统一度量衡、统一货币等基础上,对于历法也有明确的统一规定,秦始皇规定的是进入冬天的排名较好个月,也就是农历的十月份为正月,出发点是农业社会在冬季来临之前忙忙碌碌,进入冬季开始休息,算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。直到西汉武帝时期,才又把正月恢复到夏历中春天的排名较好个月,出发点是人完整的经历了一遍春种、夏芒、秋收、冬藏的循环,从新的春天开始又进入下一个循环。

虽然从这里开始一月的排名较好天成了元旦,但当时还不存在元旦这个词,而是用一些别的词来表述。比如东汉文学家崔瑗的《三子钗铭》中就把正月的排名较好天称为"元正";到了东晋又称为"元辰";到了南北朝时期,北齐将这日子叫做"元春"。你会发现,无论名称如何演化,都带有一个元字,只不过在这个"初始"的概念下,用哪一个字来表述日子有些变化而已。

直到《晋书》中的一句:"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,其实正朔元旦之春"才初次提出这个词。《晋书》是谁写的呢?是唐朝的房玄龄等人,也就是说直到唐初才开始使用元旦来表述正月一日这日子,而且使用并不广泛。因为后来的唐德宗还用过"元朔"一词。直到宋代,元旦的叫法才被广泛使用,直至封建王朝的尽头清。

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,尽管元旦的曾用名非常多,但这个初始日期的概念是早已有之的。与此相对应的,西方从罗马帝国建立前夕的凯撒开始,也提出了元旦的概念,当然他们用来代指的是西方历法中的一年中的排名较好天。凯撒所确定的这一历法系统,后人用他的姓氏来命名叫做儒略历,但儒略历的偏差比较大,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与大自然的循环不匹配。于是到了中世纪后半期,一位叫格里高利的教皇将儒略历进行了改进,被人们称为格里高利历,这也就是现在的西方历法了。由于西方自大航海以后对全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力,西方历法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,今天人们都叫它公历。

民国从1912年开始正式使用西方历法,并把传统的农历元旦规定到了西历的排名较好天。但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把原本的元旦,也就是农历的排名较好天作为一年当中较好重要的节日来庆祝,你把它的名称拿走了,总得再给取个新名字。由于农历的排名较好天与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挨得较好近,于是就将其称之为春节。

尽管元旦这个词"移形换位",但对于中国人心目中相对较大的那个节日春节来说,也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,该怎么重视还是怎么重视。所以直到今天,元旦的意义也大部分集中在企事业单位的年会上面,对于市井百姓来说,几乎还没有形成一项固定的元旦习俗。对于百姓而言,元旦到来的意义就是"离过年不远了"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ingnong166.com/zhzs/17521893243490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