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称呼
古时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称呼
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“辰星”。
中国古人称金星为“太白”或“太白金星”,也称“启明”或“长庚”。
在古代中国,因为它荧荧如火,故称“荧惑”。
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,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(位相变化),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,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。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,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。
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,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排名较好颗。它也是太阳系相对较大的行星,自转较好快的行星。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,因而称为岁星
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。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(Unicode: ☿).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。在第5世纪,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,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。当它出现在傍晚时,它被叫做墨丘利;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,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,它被称为阿波罗。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。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“辰星”。
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,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排名较好。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相对较大的一颗,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。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(4.5×109)。在行星形成后不久,即捕获其惟一的天然卫星-月球。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类。
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,所以在西方,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(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)命名它。在古代中国,因为它荧荧如火,故称“荧惑”。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: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(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)。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,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。英文里前缀areo-指的就是火星。
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,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排名较好颗。它也是太阳系相对较大的行星,自转较好快的行星。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,因而称为岁星。
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,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较好,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。
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,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排名较好大行星。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(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)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。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。
天王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,排列在土星外侧、海王星内侧而名列排名较好,颜色为灰蓝色,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(Gas Giant)。以直径计算,天王星是太阳系排名较好大行星。
古时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称呼
中国古代能观测到的太阳系行星有金星,水星,木星,火星,土星!
火星:古代称火星为“荧惑”。荧惑——火星颜色偏红(红为火色),而其绕日公转归道偏心率又较大,以致它于近日点或远日点时的亮度差别特别显著(近日时反光强看得清楚,远日时则模糊不清),其行迹时隐时显,于古人眼中此星就显得难以捉摸,故称“荧惑”(荧指“光亮微弱的样子”;惑指“迷乱、疑惑”)
金星:古人称它为“太白”、“启明星"、“长庚星”或“昏星”。金星为五大行星中亮度相对较大的一颗,其色纯白,故古人称之为“太白”(太,即大之义)
木星:古人称为"岁星"!岁星——三代之时,古人信奉“盖天说”,习惯把周天分为十二等份并以地球上的十二个月相对应,叫做“十二次”或“十二辰”(用以描述太阳一个月走一个辰次),而木星的恒星周期约为11.86年,接近12年,故木星约一年走一个辰次,古人于是就用木星位于天空(天球)的位置间隔代表一年,所以木星就被名为“岁星”,用以纪年。
水星:古人称为"辰星"。水星离日较好近,于地上观测,会发现其总是在太阳左右摆动,摆角相对较大时约为30度,接近十二辰中一辰所占的度数(周天360度,十二辰即每一辰为30度),故水星曰“辰星”。
土星:“镇星”或“填星”。古人通过长期观测,认为土星绕日公转的周期为28年,数字上与二十八宿吻合,周天之中,约莫一年坐镇一宿,故土星曰“镇星”(事实上土星的公转周期为29.46年,而其绕日公转速度亦不均等)
古时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称呼
太白中国古人称金星为「太白」或「太白金星」,也称「启明」或「长庚」(傍晚出现时称「长庚」,清晨出现时称「启明」)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ingnong166.com/zhzs/1751905965348804.html